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三北”工程建设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工程攻坚战的部署要求,聚焦我省“三北”工程建设现实需求和瓶颈问题,我厅拟启动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青海‘三北’工程攻坚战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项目,现将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发布,有关申报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申报单位及人员相关条件应符合《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管理办法》(青科发规〔2021〕31号)的有关规定。
二、申报方式
(一)各项目申报单位须通过青海省科技项目管理系统(网址:******:8020/egrantweb/)注册并登录申报。项目申报书模板请前往省科技厅官方网站办事大厅下载中心下载使用。
(二)各申报单位应按照申报系统格式认真填写相关基本信息,严格按照管辖权限逐级进行网络申报、审核推荐。市、州所属科研事业单位和企业等单位应按单位注册地由所在的市、州科技局进行网络审核推荐;省级以上产业园区所属企业可由园区管委会进行网络审核推荐;省级事业单位、中央驻青科研单位、中央及省直属企业直接向省科技厅进行网络审核推荐;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型企业可由所在单位在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后直接向省科技厅进行网络审核推荐。
(三)在项目申报材料经网上形式审查通过后,须在******服务中心。
******服务中心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
(五)申报截止日期为2025年12月24日18:00。
三、联系方式:
******服务中心
联 系 人:李玉健 李琴
联系电话:0971-******、******
2.项目管理单位:青海省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处
联 系 人:祁秀丽 王杏芳
联系电话:******
附件: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2026年度重点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
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2026年度申报指南
重点项目:青海“三北”工程攻坚战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
一、项目背景
青海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生态地位突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把青藏高原建设成为生态文明高地,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青海的重大政治责任和重要历史使命。沙化和荒漠化是青海面临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面临高寒干旱、水资源匮乏、立地条件困难等挑战。自2023年“三北”攻坚战启动以来,青海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将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作为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政治任务,结合青海自然资源优势,作出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的工作部署,立足青海、服务全国。
为贯彻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部署要求,在全省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治理难”的背景下,组织“青海省‘三北’工程攻坚战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省级重大科技专项,针对性解决青海高寒沙区防护林和草地退化,高抗逆植物品种(系)、沙障等固沙材料缺乏,实用高性能智能化防沙治沙装备短缺等问题,为打造青海生态安全屏障提供科技支撑。
二、研究内容
(一)适用于青海高寒沙区的防沙治沙新材料研发
针对青海高寒沙区治沙材料缺乏、防风固沙成效较差、寿命较短等问题,研发适用于高寒沙区极端沙漠环境的防沙治沙效果好、持续时间长、可降解、无污染、成本低、可大面积推广的防沙治沙新材料,包括竹质沙障材料、生物质固沙材料和生物基促生保水材料。
(二)沙障材料连续制备与困难立地沙障铺设设备研发
针对青海高寒沙区适用的防沙治沙装备缺乏、工程治沙效率低、成本高、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研制秸秆和灌木枝条等材料的编织机、竹质沙障材料连续制备与机械化铺设装备、沙土自动灌装封口装备、适应困难立地作业环境的沙障铺设装备,形成适应青海高寒沙区环境的体系化“适沙适机”沙障铺设解决方案。
(三)基于新型治沙材料的青海高寒沙区沙漠锁边及流沙固定创新技术集成与示范
针对青海高寒沙区沙漠锁边和流沙快速固定等技术需求,研发新型治沙材料在青海典型沙漠环境的应用模式,研发沙漠锁边及流沙固定、交通干线沿线防风固沙、青海湖湖滨带流沙固定、环湖公路沿线流沙快速固定与植被恢复技术,提出青海高寒沙区沙漠锁边及流沙固定综合技术模式并示范。
(四)高寒沙区抗逆林草种质资源培育及退化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技术研发与示范
针对青海高寒沙区防沙治沙优良林草植物品种缺乏、固沙植被植物种单一、质量不高等问题,开展乡土抗逆特色林草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域外高抗逆林草植物种引进与适应性评价,开展适宜沙地环境的抗旱、耐寒的优良灌草品种(系)选育,研发农田退化防护林结构优化与功能提升技术并示范。
(五)光伏产业与防沙治沙融合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创新技术集成与示范
针对青海光伏基地风沙危害严重、光伏产业与防沙治沙融合度偏低等问题,研究制定光伏电站防风固沙监测体系,研发光伏板下沙化退化草地治理与生产力提升技术;研究制定木格滩光伏电站生态防护与建设规划;提出共和盆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及路径;研发光伏电站周边防风固沙体系,提出青海共和盆地光伏产业与防沙治沙融合发展模式并示范。
三、考核指标及预期成果
(一)技术指标
1.研发竹质沙障材料2-3种,抗老化性能比稻草提高50%以上;研发生物质固沙材料2-3种,可使风蚀模数降低500吨/(平方千米·年);研发用于沙化退化草地治理的促生保水材料2-3种,保水材料吸水倍数100倍以上,水分释放周期不小于2周。
2.研制秸秆和灌木枝条等材料的刷状编织机、竹质沙障材料连续制备装备,生产效率≥300米/小时;研制沙土灌袋封口机械,效率≥100米/小时;研制稻草、竹质沙障困难立地(流动沙丘、陡坡沙地)铺设装备,铺设效率≥200米/小时(较人工提升10倍以上),连续作业适应坡度≥15°,沙障铺设综合成本比人工下降30%。
3.研发沙漠锁边及流沙固定技术1-2项,研发交通干线沿线防风固沙技术模式2个,风蚀模数降低1000 吨/(平方千米·年);研发湖滨带流沙固定技术1-2项,采用技术后可减少流沙入湖量50%以上;研发环湖公路沿线流沙快速固定与植被修复技术,使土壤风蚀模数降低500吨/(平方千米·年)以上。
4.收集引进适应高寒沙区环境的抗逆林草种质资源300份,建立抗逆性评价体系2-3个,筛选核心种质20份;研发退化防护林结构优化与功能提升关键技术3-5套,使农田防护林防风效率提高30%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以上。
5.建立主动适应式光伏电站防风固沙监测系统,完成木格滩光伏电站生态防护与建设规划报告,完成光伏电站防风固沙体系建设方案1套,使积沙量降低80%以上;提出光伏板下退化沙化草地治理技术1套,使草地盖度提高20%以上,草地生物量提高20%以上,植物物种多样性增加50%以上。
(二)预期成果
1.建立青海高寒沙区防沙治沙技术体系,包括柴达木盆地高寒沙区沙漠锁边综合模式、退化农田防护林结构优化与功能提升技术模式、青海光伏产业+防沙治沙融合发展模式;形成青海省“三北”工程攻坚战科技高地建设白皮书。
2.形成共和盆地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及实现路径研究报告。
3.研制刷状编织机、竹质沙障材料连续制备装备、沙土灌袋封口机械、稻草和竹质沙障铺设装备等各类装备实用样机6种。
4.选育适应沙地环境且具备一定经济价值的灌草新品种2-3个、新品系3-5个,建立核心种质资源圃30亩。
5.申请发明专利5-8项,申报标准3-5项,申请软件著作权3-5项,依托项目研究成果登记科技成果2-3项。
6.出版专著1部,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10篇以上。
(三)经济社会指标
1.在柴达木盆地建设示范区300亩,在青海湖流域建设示范区200亩,在共和盆地建设示范区1000亩。研发的各项技术推广应用5000亩。
2.培养省部级地方高层次人才5名以上。
四、实施期限
2026年至2029年。
五、支持强度
拟资助经费1200万元,企业牵头申报或参与项目,需提供不低于所获财政资金3倍的自筹资金。
六、项目管理单位
青海省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处
联 系 人:祁秀丽 王杏芳
联系电话:******
作者:青海省科学技术厅